1、2006标准该规范在2017年4月1日开始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水力发。
2、2008附录P规定围岩分类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及主要结构面产状五个因素评分的总和为基本判据,以围岩强度应力为判定依据其中基本因素围岩总评分T为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修正因素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
3、2008附录F中的规定,将岩土体的渗透性分为六个等级,如表2所示,由此可确定该岩体渗透性等级为中。
4、2008第条第1款规定,土的渗透变形宜分为流土管涌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四种类型。
5、2008第434条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是在河流河段规划选定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坝址,对选定坝址基本坝型枢纽布置和引水线路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论证,并提供相应的工程地质资料。
6、2008第573条,勘探布置应符合的规定之一是沿渠道中心线应布置勘探坑孔,勘探点间距500~1000m勘探横剖面间距1000~2000m,横剖面上的钻孔数不应少于3个傍山渠道勘探点应适当加密,高边坡地段宜布置勘探平响。
7、2008规定,在构造稳定性方面,坝场址不宜选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40g的强震区。
8、99中给出了789度地震对应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由于缺乏对6度地震区情况的研究和必要的现场实际数据,没有给出6度时。
9、2008附录,当标准贯入试验点贯入点深度和地下水位在试验地面以下的深度,不同于工程正常运行时。
10、99附录K,将岩体结构划分为5大类块状结构层状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